Search


隨著二免陸續放榜, 首屆12年國教的白老鼠也逐漸就定位。 先前老大、 老二的高中入學方式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隨著二免陸續放榜, 首屆12年國教的白老鼠也逐漸就定位。 先前老大、 老二的高中入學方式, 是以兩次基測成績擇優入學, 雖然競爭激烈, 但至少公平公正, 作文占滿分412分裡的12分, 大家都可接受, 但不知一個較沒爭議的考試制度(至少在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前), 為何急著要把它大幅修改? 而且新的制度制訂前,已有多少人反映實施下去, 會有極大爭議, 但不知為何主政者仍要一意孤行?

記得12年免試國教上路前, 初乍聽這個名詞, 我以為是不用考試, 按學區分發入學, 以後只要像國中、小學一樣, 付一點點學費即可。 不過實施下去,才發現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!教育官員說此制度要讓學生適性揚才、 就近入學, 冠冕堂皇的理由, 大家都會講, 但請問作文列比序首位, 志願序扣分, 這樣就能適性揚才? 就能就近入學?

“免試入學”這個名詞用得很奇怪, 不但考得多, 考得久, 計分方式又很奇怪, 而且全國不一, 更奇怪的是,事後有爭議的項目, 去問地方教育局, 教育局雙手一攤,說是中央教育部規定的, 莫可奈何; 去問教育部, 教育部說是自己地方教育局訂出來的遊戲規則,不是每個考區都訂出自己獨特的錄取標準嗎? 這讓我想起了先生有一條政見, 當選後要把局、處部會開會的會議紀錄公告上網, 看看以後誰還敢如此推卸責任,不要說被家長抓包了,連八卦雜誌都會盯死你。 制度不好則改,大家都知道, 但現在連”權責”在誰身上都搞不清楚, 要如何改呢?! 新北市說明年不玩特招了, 基隆呢? 北市呢 ?先前連在一起的北北基會考, 之後是不是各玩各的? 本以為學子的噩夢今年結束, 不過看來好像不是這樣…

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, 有許多須要檢討的地方, 特別是台灣高學歷、低薪資、學非所用的問題亟待改善。 先前郭董說博士生不該去賣雞排, 是可以討論的; 記得前幾年某最高學府出了”幾姬”、 “幾妹”, 闖盪演藝圈, 當時有人去問校長, 高學歷去從事這類工作的看法, 我記得很清楚, 校長說尊重學生的選擇, 但…可惜了, “可惜了”這三個字,一直盤旋在我腦海裡, 久久不已…

(先生之前在台大醫院的工作極為繁重, 所以博士班念了9年才畢業。 畢業典禮當天,我特意陪他參加, 看著他的博士學位證書, 欣羨不已! 回家問小朋友, 媽媽也唸個博士學位好不好?三個小孩驚嚇不已, 他們說媽媽要是去唸博士班,我們家就要上演”星星知我心”或”苦兒流浪記”的戲碼了, 聽了小孩這麼一說,我就打消念博士班的念頭了!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陳佩琪醫師
View all posts